手足間除了每天吵不完的架之外,還有很多讓媽咪很煩心的事情,例如:吃醋、愛計較、不公平……從表面到內心的各種問題。到底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讓手足之間耳濡目染、相互學習,讓做爸比媽咪的不用雙倍擔心,就能笑看孩子們快樂成長呢?以下奉上手足常見的8大狀況題V.S.專家的教養對策,也期許爸比媽咪每一種狀況下都能冷靜而輕鬆的去面對。

父母也應該找機會跟哥哥(姊姊)溝通,「BABY還小,沒有像你學了這麼多,你已經會說話會表達自己的意見了,BABY連說話都還不會,只會吃和哭…,你可以和我一起教他嗎?」不要期望孩子聽一次就懂,小的如此,大的亦是,家裡多了一個小BABY,連大人都需要調適了何況是孩子,給孩子一段適應的時間,適當的進行良善溝通,情況就會漸漸改善。

「我不喜歡妹妹一直跟著我,很像跟屁蟲!」

常見大孩子不喜歡小小孩跟活動假牙在後面,甚至拒絕幫植牙過程助比自己小的弟妹從事生活大小事,為什麼哥哥或姊姊會有這樣的心態呢?

全口重建最初步就是做詳細的口腔檢查,在精密儀器輔助下為患者做出精確的診斷。之後幫患者擬出多套的治療計劃,提供患者參考,再從中選出最適合患者的治療計劃為他良身訂作。全口重建是個龐大的跨科治療療程,前置作業通常包括洗牙,或是拔除無法救治的牙齒,還有根管治療、補牙、牙周病治療…等等,及其微創植牙它口腔整理工作。而一部份患者仍需配合局部或是全口的矯正重整,再用傳統的活動假牙、固定假牙或目前最盛行的人工植牙來搭配全口植牙的重建療程。

原因可能來自於父母的教養方式,有些爸比媽咪為人工植牙了讓手足間「互相禮讓」這件事變得合理化,常常會用「大就是要讓小」的觀念來灌輸孩子,如:「你是哥哥,就讓一下妹妹嘛!」或是「妹妹要妳就給她,不然等一下妹妹又要哭了!」等類似話語讓哥哥姊姊心不甘情不願的被迫讓步。

但這種方式只會讓大孩子心中對於弟弟或妹妹更加不滿,父母應該要做的是適時扮演兩方橋樑,傳達彼此的感覺。建議利用突顯「能力差異」的說法,以不給大小孩壓力的方式,讓孩子主動願意協助弟妹,透過鼓勵的話語激起他們想照顧弟妹的念頭:「哥哥可以照顧弟弟了,因為你現在已經可以自己穿鞋子,可是弟弟還不會自己穿!」或是當弟弟想跟哥哥玩耍時,爸媽不妨改以這樣的說法:「弟弟覺得你好厲害,所以好想跟你一起玩!」

其實責備大小孩沒有照顧好弟弟妹妹,不如用稱讚、鼓勵的方法,讓他們在無壓力的情況下,自發性的出現想保護和照顧弟弟妹妹的念頭;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減輕父母負擔,還能夠拉近手足間的關係。

一般牙齒缺損最傳統與簡單的方式就是戴牙套或作假牙,然而這樣的方式除了會磨損其他鄰牙的外觀外,也無法對牙床骨頭產生它所需要的刺激;時間久了之後,牙床骨與牙齦就會自然萎縮。加上失去牙根支撐的假牙,在承受咬合力量時,也不及自然牙原有的強度。但現在除了傳統戴假牙的治療方式,還有更進步的人工植牙治療方式可供選擇。由於傳統式假牙無法避免骨頭萎縮和會損壞鄰牙等等因素,因此各國的學者都想找出可以克服這些問題的治療方式。就在西元1950年,瑞典籍的Branemark教授在研究室意外的發現鈦金屬可以跟人的骨頭緊密結合生長在一起,並且不會產生排斥或發炎的情形,進而發展成早期的「人工植體」概念。後來在歐美等國的牙科界持續超過40年以上不斷地研發改進,將「人工植體」運用在牙科臨床上,便成為了植牙。現在的植牙系統臨床成功率皆已達到90%以上,並在美觀及使用功能上都有顯著的提升,已成為現在牙科界治療缺牙的主要選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淑芬 的頭像
    王淑芬

    王淑芬愛分享

    王淑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